朱学峰教授196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1965年华南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1980~1982年在美国Lehigh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年~1993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作访问教授。1987年晋升为正教授,199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历任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院长,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并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委员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过程检测与控制委员会理事,广州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工程》杂志编委等八项社会兼职。 朱学峰教授长期以来从事工业过程的建模 、仿真、控制与优化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主讲“过程控制”,“工业过程模型化与计算机控制”,“信息社会中的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等的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他还积极招收与培养研究生,至今已培养了18名博士生,50多名硕士生;目前,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共25名。朱教授从学习、工作、研究乃至生活等方面全面关心他的研究生,他所指导的研究生大部分都能做到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潜心研究、学位论文质量较好。部分研究生被评为我校的校、院级的优秀研究生或获取有关企业奖学金,他所指导的18名已获取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均能在国内水平较高的刊物发表了较多的论文,其中一些博士论文将收录进“中国优秀研究生论文”中。 此外,在任院长期间,他不仅主持学院的全面工作,并为自动化学院2003年获取一级学科博士点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组织教师对该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了改革,为该院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做了许多工作,还在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向我校研究生主管部门提了不少有益的建议。 从1985年以来,他积极承担与参加科研项目,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七五〉与〈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广东省、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共4项、参加国家“863”项目2项和主持有关横向项目多项。自1980年以来在科技刊物与国内外会议上发表与宣读论文160多篇。参与全国通编的技术参考书“过程控制手册”(96年已出版)与“工业自动化技术”(2006年出版)的编写工作。目前正积极进行有关计算机工业过程控制,工业过程的远程监控技术和应用,软测量技术及应用,智能检测与智能控制,先进控制策略的开发,图像处理和识别,中药现代化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 其中〈七五〉攻关项目“辊道窑的计算机控制”通过了部级的鉴定与验收,整体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内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模糊-串级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实施被认为是当时的国内首创,分别获广东省与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谷氨酸发酵过程智能控制”通过广东省高教厅的鉴定,获省高教厅的三等奖;其中模糊数学模型的建立,pH值的智能控制均被专家认为是当时国内的首创。〈八五〉攻关项目“红霉素生产过程优化控制”通过了国家教委的技术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模式识别的攻关内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糖、氮流加系统的开发与改进,模式识别优化技术在红霉素发酵过程实施所产生的较显著经济效益,均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863” 项目的支持下,朱教授与刘焕彬校长合作,进行了有关制浆造纸蒸煮过程的软测量技术的研究, 并已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由该科研组研究、开发出来的软测量技术已在福建南平纸厂蒸煮车间运行了近5年,纸浆Kappa值的合格率提高了10%左右,年经济效益250万元,得到了工厂技术人员与工人的好评。于2002年4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的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现已在广西贺州纸厂推广应用。该项目还于2005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朱学峰教授积极参加并主持国内外的学术活动,1990年他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四届过程控制学术报告会,2001年12月他在广州主持中韩双边PSE会议,2002年8月他在广东珠海和澳门举行第13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多年来,他多次到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参加国际会议。曾应邀到加拿大Alberta大学作专题报告等。通过交流, 拓宽了视野, 增强了与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联系。 由于朱学峰教授多年来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耕耘,已经成为我校在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于2001年被广东省评为南粤优秀教师。。 |